今年初,中國十大竹鄉之一的貴州赤水市立項了一個年產20萬噸的竹制紙項目,它由國際竹藤組織提供技術支持和信息援助,各方投資總計31億元,建成后將成為我國最大的竹制紙項目。貴州赤水擁有西南最豐富的竹資源,貴州80%的竹林位于赤水,50%的農民以竹為生,是我國西南省份竹產業發展最好的地區。如今赤水已開始大規模退耕還竹,為這一竹項目做準備。
中國是世界上竹類資源最豐富的國家,有“竹子王國”之稱,大多分布在廣西、貴州、云南、四川等西部省份及浙江、湖南等地,近年來我國竹產業發展迅猛,幫助西部脫貧致富的作用凸顯,甚至成為有些西部縣域的支柱產業。這些區域在國際竹藤組織及地方政府的幫助下,努力開發新品種,重視竹產品的深加工,積極開拓市場,切實壯大了地方經濟,走出了一條西部縣域經濟繁榮的的新道路。
據國際竹藤組織的副總干事陳緒和介紹,我國竹產業與花卉業、森林旅游業、森林食品業一起,已成為我國林業發展中的四大朝陽產業。其年總產值超過200億元,實現出口創匯5億美元,在上世紀9 0年代后期,竹產業由以傳統分散的手工業為主轉為工業化生產,年產值4500萬元以上的企業達20多家,多為民營。他說,竹子是世界上生長最快的植物,貴州、四川、云南等地老百姓的房前屋后都是茂盛的竹子,投資少見效快,以竹代木還可以達到保護森林資源的作用,不僅是資源制約型產業,又是勞動密集性產業,是西部農民走向市場的一條通途。如今竹資源已廣泛運用于建筑、造紙、食品、家具、包裝、醫療保健和旅游等行業。但是另一方面,竹產業最發達的地方卻是浙江省,浙江杭州的大莊、新昌的福大、遂昌的文照都是年產值超5000萬元的竹產品生產廠家,以浙江省安吉縣為例,2001年竹工業年產值超10億元,出口交貨值達6000多萬美元,產品包括竹家具、竹筍食品、竹膠板、竹制紙、醫藥用竹瀝等系列,已經走上了真正的竹子產業化之路。而云南、四川等西部省份的竹產業發展卻比較滯后,云南是世界上竹子最多、生態類型最全、天然竹林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其衣、食、住、行都離不開竹子,但云南竹產業化開發起步卻較晚,遠遠落后于浙江、福建等地。
近年來,云南省實施高新技術產業化示范項目的機遇,開始立項“大型叢生竹產業化”項目,項目以國際竹藤組織、西南林學院和云南省竹藤產業協會作技術依托,由云南省政府投入資金,在云南的竹產業化上邁開重要一步。陳緒和說,全國9 0%以上的竹林分布在丘陵地帶,西部的云南、貴州、四川都廣有生長,但除貴州竹產業發展較突出外,其它省份竹資源開發都還遠遠不夠,這有認識不足的原因,也有技術、信息及配套政策不到位的因素。竹產品加工作為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兼具的產業應引起西部省份的充分重視,它是一條西部竹產區脫離貧困,走向富裕的可行之路。(記者李琴)
資料來源 中華工商時報 2003-3-25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