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家具企業冷對國內采購商-上海擇振實業有限公司
|
發布日期:2007-12-13
來源:上海擇振實業有限公司 |
調羹、餐刀、盤子、酒杯、砧板……全套的廚具、餐具各就各位地放置在一只雙肩包的夾層里,背起包就能去野外做一頓豐盛的野餐。昨天開幕的“戶外家具展”上,數款精心設計、合理配置的野餐包吸引了不少戶外休閑運動愛好者的眼球。 昨天,沈平一早去了杭州和平國際會展中心的“戶外家具展”———即2006中國(杭州)國際戶外家具及休閑用品展覽會,想為自己剛開設的裝飾設計公司找找新的貨源。 不過,在展會轉悠了一圈后,他有點失望:“廠家都不太想做內銷。我看中了一些庭院設施,還有一些帳篷什么的,因為采購量不大,就被對方拒絕了。”沈平告訴記者說。 其實,有這種感覺的,不只是沈平。記者走訪了約1/3的參展企業,發現“不愿意做內銷”的企業起碼有七成。有時當你用人民幣詢價時,對方會直截了當地說:“我們只做外貿。” 當“休閑風”在國內勁吹之時,為何戶外休閑用品的制造商反而冷眼看待國內市場內銷,真的像某些廠家說的那么難做嗎 參展企業一致看好外銷 3年前,專門為“老外”休閑家具公司配套生產鋁材管的浙江新月家具公司,看到戶外家具在國外炙手可熱,就自己做起了戶外家具。短短三年間,新月就做到了年銷售額9億多人民幣的水平。后來,因為錢江新城的規劃,他們搬出了杭城,去了靠近下沙的海寧農業綜合開發區,要下了400畝的土地,潛心經營這份戶外家具產品事業。 和新月相似,浙江和杭州的戶外家具企業,大多是從上個世紀末起家的,生產戶外家具一般也不超過10年,屬于年輕企業。但是,它們發展得很快,經常活躍在廣交會和國外一些專業型展會上。 新月董事長張炎惠說:“國外休閑產業正以每年40%~50%的速度遞增。2005年,我們對美國出口的產品銷售額達到了4000萬美元。僅從美國看,還有很大的市場潛力。”上海卡迪休閑用品有限公司執行董事何成利也認為,國外戶外休閑用品掀起了消費熱潮,企業外銷有很大市場。 內銷難做,難在哪里 昨天,記者在展會中來回轉了三圈,以國內采購商的身份,體驗了“冷熱不均”的現象。 記者發現,確切的情形是:不是企業只想著做外銷,而是覺得國內市場不好做。杭州嘉德工藝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魏德平告訴記者,他們暫時沒想過要做內銷,目前公司產品100%外銷。“畢竟生活水平和住房條件有限,一些戶外家具的市場就難以開拓。”他說。 魏德平說國內市場“有限”,指的是庭院用擺設,如桌椅(附遮陽傘)、小木屋、木花盆、秋千椅等等,適合別墅類的客戶。但是在國內住房以高層為主的情況下,庭院用擺設很難走進尋常百姓家。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收入水平等限制,人們還沒有形成戶外家具消費的理念。大部分人平時難得走出去享受戶外生活的樂趣。“國內市場何時會熱起來,我暫時想不出答案。”魏德平說。 對于這種看法,新月的張炎惠和卡迪的何成利也表示了部分肯定。何成利說,企業之所以認為內銷難做,可能一是覺得國內的消費市場還未形成,房地產的物業管理水平也有限;二是做零售需要投入太大的精力,其中在推廣方面就要下不少功夫。 期待打開國內銷售通路 盡管“國內市場難做”是大多數企業的同感,但卡迪何成利卻預言:“我相信3~5年后,中國的居民也會像花重金購買室內家具一樣,來添置室外家具,以及一些戶外休閑用品。市場潛力不可忽視”。 臨海市政府專門在會場設置了戶外休閑用品地方形象館,記者從該館工作人員那里了解到,上海卡迪是臺州永強工藝品有限公司在上海設立的一個新公司,專門從事庭院休閑用品的銷售,目的就是要打開國內市場。 與嘉德的魏德平觀點不同,卡迪的何成利認為,國內戶外家具市場之所以沒有拓開,最大的阻塞不是收入水平,而是沒有建立銷售通路。“企業要做內銷,就要拋棄做外銷時接了訂單就趕工的簡單生活,把一半的力量放到銷售上。”當然,何成利說,很多習慣外銷的企業可能不會這么做。 據了解,上海卡迪公司專門開了一家名為“尤特里歐庭院生活館”的專賣店,陳列和匯聚了70%~80%臺州永強公司生產的戶外家具產品,如割草機、太陽能燈、驅蚊器等。專賣店年內的銷量已達到了1000萬人民幣,市場狀況不錯。 在采訪中,記者恰巧遇到沈平,他正在詢問一家杭州參展企業的小木屋內銷價格。結果,企業負責人以全部外銷為由拒絕告訴他。“國內怎么會沒有市場就拿桑拿房來說,就有市場啊。”沈平有些氣憤。那負責人不以為然地說:“杭州有多少桑拿房”沈平說:“怎么只看杭州,應該看到全國才對。何況用到木屋的不只桑拿房,公共場所的變電箱也可以用的。” 事實上,雖然浙江的戶外家具企
|
|
|
|